对于简体中文的翻译,苹果本身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一套规范,简而言之,即:除追求表义通达之外,还应给人以新鲜感和不同感。
所谓新鲜感,并不是指相对于Microsoft Windows产品或其他任何个人或组织的翻译副本,而是指该样的翻译比其它可行的翻译更带给人字面外的感受。
举个例子:英文“OK”被翻译为“好”而并非“确定”,实则是弱化了“确定”带给人的生硬感和程式感,有一种 “我知道了” 的意味蕴含其中。
而所谓不同感,自然也不是单纯地追求不同,而是进一步明晰了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来看看“拷贝”,关于这个译法,其争议最大点在于与“复制”的区别。
在Mac常用的文件操作中,操作Duplicate类似于Microsoft Windows中的“在此处创建副本”,而Copy则对应着“复制”。
回到字面本身,所谓“复制”,其原义是“依照原样制作,或比照原本进行翻录、翻拍等”,而音译词“拷贝”,则更加偏向于计算机中拷贝内容至暂存这一操作,说到这里,Duplicate和Copy应当如何翻译,想必已经明晰了。
至于“抹掉”与“格式化”,这两者便是涉及两种操作环境之不同点了。
macOS中的所谓“抹掉”,其侧重点在删除数据,而Microsoft Windows的“格式化”,其侧重点在重新建立文件系统,至于重新建立文件系统引起的数据丢失,那只是这一操作的副作用,并不是操作本身,到这里,这一问题想必也不必多言了。
最后,还要特殊注明的一点是,早期操作系统的翻译往往是由居于海外的华人完成,受其繁体中文语境的影响,很多词汇与中国大陆的说法并不相同,甚至港台地区使用的繁体中文也不尽相同:如“軟體”之于“软件”,“記憶體”之于“内存”,“行動 / 流動”之于“移动”,“貼上”之于“粘贴”,“記錄 / 紀錄”之于“日志”等等,由此潜移默化的影响应当也是不可忽略的。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