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意淫和神化了近百年的功夫 - 生活银魂 - 大众生活 - 万事屋

被意淫和神化了近百年的功夫

中国人痴迷于讲功夫,但又搞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功夫,最大的问题是功夫与技击格斗等现代搏击概念分不清。

功夫实际更多的是指时间,是个时间单位。比如一个人询问你周末是否一起去爬山,你回答没那功夫,(用时间堆积出来的一个关于人体重复参与的事物就是功夫。如卖油翁的铜钱口倒油,也被称之为功夫)这就是功夫的真正含义。后来被传武引申引用或者本身就是传武发明的这个叫法,其实如今看来,谁前谁后并不重要。

再如,说谁谁谁某位传武大师是有功夫的,绝大多数普通人会认为他很能打,一般人几个几个的靠不近身等玄之又玄的传说,身都靠不近(不让靠?搏击最主要的组成之一就是距离,没有距离那是游戏),你丫也打不到别人啊!

其实以现代搏击理论来看,功夫指的是身体天生素质加后天。过去讲的武术界功夫实际属于那种基本功扎实,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锻炼,一个马步一站半天(久之成了沙包,脚下没了快速移动的能力,原因没有此类训练),一脚踢到自己头顶上,一个指头戳断一块石板等等,这些距离真实实战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再加上看客们的无脑想象和骚客们的文、口意淫,就成了手可打飞机的“闪电五连鞭”,脚踢航母的李阿打(不过李阿打已经算真正现代搏击启蒙了,开始注重实战)。

同时也说明了,功夫存在的最大误区是与对抗搏击相混绕或者说没有与对抗割裂清晰,混绕的好处是增加老师父的神秘感,因为不传也不敢传技击(现实估测多数也没有技击,有的概率如同大海捞针——根据明朝戚继光对于冷兵到赤手对抗改进手稿可以看出与推测出前后),久之传武实战也就越来越退化。原因?用现代务实理念来看,就是他们固守自封,不敢或很少有实战对抗,把自身一招一式动作当成了“法宝绝招”,并过于理想化——如电影里的套招配合,加上“近亲繁殖”式的传承,逐渐也就练成了认知有点问题的“怪胎”,擂台上也尽是丑态百出。

敢于承认功夫不能实战,但可以增加实战能力的基本功是真正领悟入门了。这不仅需要务实,更需要勇气。

被意淫和神化了近百年的功夫

    没有回复内容

万事屋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