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 生活银魂 - 大众生活 - 万事屋

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这是中医最大的糟粕之一~

还是用历史事件来切入:

2001年6月,中医药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一家名叫建生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企业,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通过法律将世界著名药企“诺华制药”告上法庭,罪名是“史上最大中药秘方遭剽窃损失”。

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建生药业的负责人声称,诺华公司的抗癌新药“格里维克”(Gleevec)的活性成分和中药“金龙胶囊”几乎一模一样,这导致公司损失20亿。

而“格里维克”就是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导致徐峥锒铛入狱的治疗白血病的“神药”。

那么“格里维克”剽窃了什么中药呢?

这个中药名叫“金龙胶囊”,是CFDA批准生产上市销售的,中药领域里少有的“抗癌药物”。

这件事情很快被证明是一场自导自演的“乌龙事件”,因为经过调查发现,“格里维克”的研制时间远早于“金龙胶囊”,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金龙胶囊”发布后诺华“剽窃”的可能。

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所以这场“西药剽窃中药”的闹剧,最终以“事件失实”为由宣告失败。涉事的中药企业建生药业有限公司也成为当年中药“浮夸风”的代表,被媒体好一顿口诛笔伐。

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不过这件事情最值得关注的并非是“剽窃”到底存不存在,而是“格里维克”是一种基于临床实验验证有效性、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有效成分的一种西药,这和中药的“有效性源自要药性”的逻辑牛头不对马嘴。

那么中药“金龙胶囊”的有效性来源到底是什么呢?

这里就涉及到题主所问的问题上了,简单来说就是——吃啥补啥。

“金龙胶囊”被CFDA认定是一种能有效治疗各种癌症的中成药,其成分主要是蛤蚧、壁虎和金钱白花蛇等。

你会发现这些药材基本上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都属于——爬行类动物。

你说为啥mr深水要强调“爬行动物”这个buff呢?

因为按照建生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说法,之所以“金龙胶囊”能“治疗”癌症,正是因为药材里这些爬行动物的一些——生物学特性。

什么生物学特性呢?人原话是这么说的:

爬行动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种之一。几十亿年来,经过地球环境的巨大变化……火山爆发、气候变迁、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冰河期的到来,在严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有的爬行动物竞未变异,至今依然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与哺乳动物相比,它们体内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信息维护系统,从而才能维系物种种群的繁衍与稳定。例如:壁虎的断尾再生和蛇类的蜕皮功能,证实了爬行动物的生命维护系统、防御系统和再生系统功能的强大”

看明白其中的逻辑了吗?

因为:爬行类动物不容易发生变异,生命力强大。

所以:人类吃了就能够治疗因基因变异所致的癌症。

这就是“金龙胶囊”抗癌效果的“来源”。

那么临床上显示的“有效性”的证据又何在呢?

不好意思,依然是西药打底,中药辅助。经西药手术、化疗后……

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但这并不重要,我们的中医人认为爬行类动物的这种生物学特性,可以通过“吃”来被人类所“习得”,从而治疗癌症。

这就是吃啥补啥最典型的一种体现,也叫“取类比象”。

人类的逻辑思维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

  1. 归纳法
  2. 演绎法
  3. 类比法

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

“归纳法”的特点,是通过特殊引申到普遍

例如白猫喜欢抓老鼠、黑猫喜欢抓老鼠,所以我们推理猫都喜欢抓老鼠。

“演绎法”的特点,是从普遍引申到特殊

例如猫属于猫科动物,所以我们推理白猫是猫科动物,黑猫也是猫科动物。

“类比法”的特点,是从特殊引申到特殊

例如猫喜欢抓老鼠,所以我们推理猫尿可以治疗鼠疫……

而类比法思维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就是“取类比象”。这是一种虽然容易“共情”,但却极难得到事实真相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祸害中医几千年的最大的糟粕之一(另外的还有“藏象”和“五行范式”)。

举几个中医里“取类比象”荒唐的例子:

《黄帝内经》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可人外形是一种生理结构,而天地的外形则是一种地理概念,二者之间差异远大于二者之间的相似性

《黄帝内经》又曰:“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太阳是一颗恒星,月亮则是卫星。可宇宙中的恒星与卫星成千上万,中医认为日月类比双目仅仅因为这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最大的两颗天体,二者的共性除了数量外没有任何类似的地方(人眼也不是球形的)

《黄帝内经》再曰:“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这就更扯了。

“九州”这概念是人为创造的,而人体器官则是客观存在的,二者之间的关系纯属中医的一种臆造。

到了近现代,“取类比象”依然是中医认知世界和临床实践的主导思维。

清末民初著名的中医大师张锡纯,就曾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用一段精彩的“类比方式”,来形容中医眼中的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

这种思维方式搁在今天,有初中水平地理常识的学生都能指出其中的荒唐之处。但这在中医看来反而是自己“独特性”与“先进性”的体现之一

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所以“取类比象”是一种误差极大的推理方法,它只能表达当事人的一种情绪,一种近似模糊的表达。但它根本无法得出准确、客观、普遍的结论,更无法将其用于临床实践。

所以很多中医古代的诊疗方式,搁今天人看起来会觉得这医生病的比我们严重多了。

例如蝉善脱壳,所以中医临床上将蝉蜕(蝉脱的壳)用于治疗难产。

还有中医认为脚穿鞋、走四方,所以临床上有一味药叫“鞋底土”用于治疗水土不服。

颜色和质地也可以“类比”,中医看黄金色金、玉石质润,所以得出“服金者寿如近、服玉者寿如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认为“立春雨水”具有“诞子”的神效,原因是中医认为立春意味着万物生长,所以那天下的雨就具有了“升发之气”

……

“取类比象”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原始巫术思维,它具有典型的交感思维。

它会导致不同事物的核心本质被遮蔽,进而推导出来的逻辑和实践一塌糊涂。

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那么中医的“取类比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类比法”就一文不值吗?

错!

“类比法”最好的发挥场景一直都是文学领域。

比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里用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再比如: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人认为蝉是一种高洁的昆虫,所以常以蝉的高洁表示品行的高洁。

再再比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借助草木繁盛反衬出荒凉,以抒发诗人对国家盛衰兴亡的感慨。

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所以“类比法”只能用于人类情绪的表达,而不能作为逻辑推导的方法。

人类之所以喜欢类比,是因为类比法极具煽动性。

它不把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领域。

你跟一个医学小白解释人为什么有两个眼球,这背后涉及的物种进化和生理学知识庞大而复杂。

但如果你告诉对方人之所以有两个眼球,是因为“天有日月,人有双目。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金石,人有筋骨。天有山岳,人有五官”。

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和共情?

没错,这段话就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它或许可以一个傻子或者文盲来快速认识这个世界,但至于这个认识到底是不是对的?

不好意思,这不是类比思维能解答的,你需要借助于开头所说的“演绎法”思维方式,来寻找到更精准的答案。

这就是为什么信中医的人往往学习能力很差(或者说是“低智”),因为中医理论就是建立在这种“为了解释而解释的”的思维方式之上的。

它只是告诉你了一个不需要很高的智商和学习能力,就可以轻松理解的“答案”,但绝不精准。

不信中医的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演绎法”,它建立在复杂且深刻的社会实践与理性推导之上,需要相当高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而信中医的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类比法”,它习惯于接受一个更容易“理解”的解释而非真相,所以这些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较差。

毕竟,中医还只是上古巫术的一种延申……

中医说的吃啥补啥是真的吗?看深水哥怎么回答的
本文转自B乎:阅读原文

    没有回复内容

万事屋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