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根本毫无逻辑,而且前后矛盾,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拖了中国科研的后腿!
杨振宁教授说的,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易经》已流传2000多年,很多人对它研究入迷,奉若圭贤,凡遇到事都要先查一下《易经》。其实,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它过度强调归纳现象而轻视探究事物的过程,以“心”作为主体去思考,全书毫无推演、满是结论。
提出的许多观点缺乏科学依据,与现代科学相冲突,带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由于一些封建帝王特别信奉《易经》,对物理学原理加以排斥,直接导致了近代科学无法在中国得到发展和推广。
因此,杨振宁教授认为我们不应该推崇《易经》,应该注重分析、推理和证明,所有的结论需要有明确的结论和证据来支撑。
西方人就比较重视事物的原理,从而加以分析、推敲和证明,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使西方近代以来创造出了大量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这也是《易经》思维的薄弱之处。由于《易经》的影响力很大,乃至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人偏向归纳总结,对于推演逻辑则相对漠视,技术发明更是被视为“奇淫巧技”,这怎么能让科技进步呢?
所以古时那一套早已不适用现代科学,所谓科学的尽头是玄学,纯粹是胡说八道,也是掩耳盗铃。
要想走的更远,必须舍弃一些不利的东西,更没必要去炫耀老祖宗的那点遗产!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