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19年11月6日英国《泰晤士报》头版头条新闻——《科学革命——牛顿的思想被推翻》
你说泰晤士报这是疯了?
牛顿可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和达芬奇、狄更斯一起埋葬在西敏寺,那可以说是整个英国人的骄傲
但就在此时此刻,整个英国人乃至全世界的科学界都认可了一件事——
那就是被他们视为“国宝”的牛顿,以及牛顿近乎“真理”一般的“万有引力定律”,在2个月前,也就是1919年5月29日被证实为“错误理论”
1915年,爱因斯坦正式提出了他的广义相对论,并在次年的《物理年鉴》上发表论文《广义相对论基础》
直到今天全世界能说清楚广义相对论的人也不多,但这位题主中医粉只需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广义相对论提出颠覆了整个人类的物理学,宣告了牛顿和他的万有引力定律是错的,相当于向宗教界宣称上帝不存在
就好像现代医学出现后,彻底推翻了传统中医学,宣告阴阳五行、升降沉浮、君臣佐使、四气五味
不过此时广义相对论还仅仅只是个学说,如果没有可靠的科学论证加以证明,科学界压根不会承认
就好像说如果我们无法通过显微镜观测到细菌和病毒,就无法推翻中医所谓的传染病是“外邪侵袭、人体正气不足”一样
所以爱因斯坦提出了三种可以验证广义相对论存在的实验
但是由于前两项实验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多和实验难度大的缺点,验证广义相对论成败的关键落在了光的偏折身上
根据广义相对论,大质量天体会造成时空的扭曲,所以当光线经过大质量天体旁边时会发生弯曲
地球附近最大的天体是太阳,爱因斯坦经过计算得出经过太阳附近的光线会发生1.75弧秒的偏折,这一数据与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数据相差了一倍,所以如果能证明这一计算就能有力证明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
但是太阳的光线太过强烈,要想能观测到经过太阳的星光,那就只能耐心等待太阳的光芒被遮蔽的时刻,这就是日全食
这个实验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在将日食期间白天(太阳在地球和恒星之间)拍摄的恒星照片与夜间(太阳不在地球和恒星之间)拍摄的相同恒星的照片进行比较,看恒星出现的位置是否有偏移
如果两张照片中恒星的位置不同,就意味着太阳的引力场使得从这些恒星发出的光线发生了弯曲,证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正确,牛顿和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将走下“神坛”
而距离最近的一次日全食是1919年5月29号
于是英国皇家天文学家组织了一个考察团于1919 年5月29日去观测日全食,从而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否正确
之所以是英国科学家来验证,是因为如果爱因斯坦和他的广义相对论是对的,那等于宣告英国人的大宝贝牛顿错了
就好像今天德国人做的针刺盲测实验,证明了针灸的安慰剂效应一样,是对中医巨大的挫败
所以英国人憋了一口气要通过科学观测来证明爱因斯坦是胡说,这样才能将笼罩在牛顿身上的质疑彻底击败
为此英国人派了两只考察队,一队去了非洲西海岸外的普林西比岛,另一队去了巴西的索布拉尔,两支队伍在1919年5月29日同时观测到了这次日食
经过两队分析他们的结果后,他们发现测量都在爱因斯坦预测的两个标准偏差之内,是牛顿的两倍
于是探险队的负责人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亚瑟·爱丁顿,以及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弗兰克·戴森爵士面对全世界正式宣布:
“索布拉尔和普林西比的观测结果几乎毫无疑问地表明,太阳的确能够弯曲周围的光线,而且其曲率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给出的结果一致”
由此证明牛顿和他的万有引力定律错了(不同参照系下)
亚瑟·爱丁顿
由此便有了1919年11月6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那条轰动全世界的重磅新闻
《科学革命——牛顿的思想被推翻》
那你说科学家已经笃定爱因斯坦是对的,牛顿一定是错的了吗?
当然没有,在不同参照系下(主要是速度)下二者都有其正确的时候,而且直到今天依然有科学家在想方设法证明爱因斯坦也是错的
历史说完了,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
到底什么才是科学精神?科学是否就是亘古不变、万年一事的真理?
贵为院士,张伯礼显然缺乏基本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不是无脑的质疑和毫无逻辑的抬杠,科学精神有三个原则: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定性/定量分析是认知的核心手段
- 倡导自由探索,无限开放
所以世人毫不怀疑,爱因斯坦和他的广义相对论完全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再次被推翻,又会有新的物理学定律取而代之
这就是科学精神,这才有人类文明的发展
张院士的这段话,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在近代衰败的原因所在,也是中医濒危灭绝的重要原因
大概二十年前,mr深水第一次知道了“李约瑟难题”
这就是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所提出的一个问题: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明白中医衰败的原因,也就明白了中华文明复兴之路上我们应该避开哪些“坑”
振兴中医最急切最迫切也是最为必要的工作就是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