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十年前,中医界突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之所以中医难以发展,根子出在没有从小培养中国孩子对中医的认知,所以传承无人
所以在2016,在中医药管理局和教育部的主导下,国家开始在浙江试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
就是在5年纪的学生中开展中医药文化课,从小培养孩子认识中医药、喜欢中医药,这样一来中医药不就后继有人了吗?
教材由中医药管理局和教育部出,师资由当地中医药主管部门派专业中医上课,后来改为给学校的科学课老师培训,然后由科学课老师给孩子们讲中医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中医界期待着试水结束后向全国进行推广,然后幻想着在未来收割这波“小韭菜”
结果中医界低估了一类人、错估了另一类人,以至于试水至今7年过去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这个项目依然无法向全国推广
低估了谁呢?是家长
家长第一波站出来反对中医药进校园
反对的第一个原因,是5年纪的孩子即将面临小升初,对于任何不利于孩子学科教育发展,可能增加孩子不必要课业负担的行为,在家长看来都是“恶魔”一样的存在
反对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医药在社会上依然面临巨大争议,大量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家长怎么可能允许在孩子科班教育体系之外,再增加一套阴阳五行的玄学?
那中医界错估了谁呢?是老师
当时浙江省中医药主观部门派了职业中医,给各学校的科学课老师培训中医
结果老师的态度比家长还消极
一方面是觉得作为老师自己都不信中医,除了照本宣科念给孩子听外,有什么信心教好孩子?
另一方面中医药很多认知和科学是相违背的,让科学老师去教“伪科学”,这就是粪坑里跳高——过分了
但我们一直不能小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背后推手的底线
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支持,那就创造支持
很快一篇《浙江小学增设“中医课”,家长:“比英语有用多了”》的文章发在各大媒体上,意思是家长非常乐意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中医药,甚至觉得“比英语有用多了”
这文章一出来,评论区里立刻骂声一片
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反应太过激烈,所以迄今为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一直没有在全国铺开,只在个别地区以430课外体验的方式不定期开展一次
总结一下
从这个小事就能看出来,阻碍中医发展最大的门槛就是:中国人越来越高的科学文化素养
中国搞“科教兴国”已经30多年了,这是国家最重要的发展战略质疑,容不得丝毫封建迷信的渗透
我们不能一边反对用阴阳五行跳大神,一边又教人相信阴阳五行能给人看病,
中医药的衰败责任在于当代的中医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应该由中医人自己来承担
整个社会应该是享受中医药发展所带来的福利,而不是替中医人背负衰败的责任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