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古代,接生是一项“纯手艺活儿”,拼的是经验,而不是“解释”
中医在古代是有妇产科的,《汉书·艺文志》里就有《妇人婴儿方》。听名字你就知道这是中医典籍吧?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医妇产科
很多中医典籍里也记载了中医接生的故事,名气最大的接生大夫就是那个与扁鹊齐名的淳于意,感兴趣的去翻书,我就不啰嗦了
所以你不管中医水平怎么样,分娩这事儿咱们自古以来都是手到擒来,没什么新鲜的
但是……了解mr深水的都知道,咱这就要急转弯了
就是中医有没有从事分娩技术是一回事,但做的怎么样……这是另一回事
其实大部分自然分娩的风险都是可控的(产褥热这种情况另说),真正导致分娩成为女人一生中最难过的鬼门关的——是难产
历史上中医一旦遇到难产,这基本上就可以摆摆手,跟产妇家人说准备后事了
因为解决难产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
此时要求你中医立刻快速赶紧马上把问题给处理了,多耗费一分钟就多一分的危险
病人和病人家属没心情听你在一旁讲解中医如何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他们要的是母子平安,而不是“解释”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医,可急救科、妇产科、重症监护科等都不要你?因为这些科室的是要“立刻马上解决问题”,它有巨大的试错成本,一旦错过抢救时间病人立刻就完蛋,没有给你玩弄“模棱两可”话术的时间
这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中医会在很多慢性病上“有效”
因为这些疾病不至于突然致死,它有足够多的时间让你试错,也有机会玩“我与科比合砍83分”的好戏,中间还有空闲时间让你吹嘘一下博大精深
跑题了,回到难产问题上来,历史上的中医是如何应对难产的呢?
开头说的淳于意就有处理难产的记录
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里,记载了菑川王刘贤的妃子怀孕难产,招淳于意进宫接生,淳于意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了
但这个过程都是一笔带过,妃子到底因何难产?淳于意是如何处理的?史料中一字未提。只能说不亏是和扁鹊齐名的中医先贤,淳于意水平的这是被我们后世中医低估了
不过到了隋唐宋时期的中医史料里,我们就可以找到中医治疗难产的具体记录了
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宋朝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这三本书里,无一例外都记载了一种治疗女性难产的中药——兔子脑
也不知道怎么的,中医特别喜欢用兔脑入药来治疗难产
中医有所谓的“催生丹”,主要成分是兔脑髓、乳香、丁香、麝香。你看这几个药就发现,大部分都是孕妇禁用药,都被认为有滑胎的效果
所以大概率中医认为怀孕期间要保胎,所以这些有滑胎效果的中药不能吃;而到了难产生不下来孩子,中医就认为这会吃滑胎药就能助产……
这逻辑严丝合缝
现代人则认为中医用兔子脑还是取类比象那一套
因为中医看到兔子一胎生一窝,一年生多窝。所以兔子被认为有“多产”的特性,吃兔子脑就能帮助难产的孕妇生产
中国古人有生殖崇拜,解释“兔”字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说法:
“兔者明月之精,视月而孕”
意思是传说兔子是月亮上的妖精,妇女只须看一眼月亮即可受孕,后世用来比喻妇女没有丈夫而怀孕
这搁在今天来说就是未婚先孕……这哪里是什么生理奇迹,明明就是玩的花
所以取象比类这件事应该没跑儿了,有没有效果各位凭借自己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历判断吧
那么历史上中医除了让产妇吃兔子脑,有没有实打实的处理过难产的“手工活儿”呢?
我下面说的只代表我自己,仅从我所了解过的中医历史资料来下结论
我知道的只有一个中医,真正的有用过“手法”来处理难产的,这就是南宋时期一名叫陈自明的中医
在中医历史上这个人并不出名,我是在看清代名医肖埙的医案时发现的陈自明,才知道有这么号人物
肖埙写了一本妇产科著作叫《女科经论》,其中就记载了南宋陈自明是如何处理难产的两则医案:
“若见浆水,腰腹痛甚,是胎离其经。令产母仰卧,令儿转身,头向产门,用药催生坐草”
第二则难产医案是陈自明引用唐代的一种“外治法”
“横产者,当先推儿身顺直,头对产门,以指探其肩,不令脐带羁扳,方用药催之,继以产母努力,儿即生”
显然这都是在通过调整产妇体内胎儿体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胎位纠正”
这是我看过的唯二接近现代妇产科处理难产操作的——中医医案
如果还有别的,麻烦大家艾特我
显然陈自明是少数几个,甚至是唯一一个知道接生是纯“手艺活”的中医,这在中医历史上非常少见
因为做这样操作的人必须得有起码的解剖学知识,能够通过孕妇的肚子来判断胎儿在子宫内的体位,从而通过手法来不断调整胎儿位置,帮助孕妇生产
而解剖学又是传统中医最看不上的知识,这也就导致了中医根本没有能力应对难产问题
陈自明这样的中医堪称凤毛麟角
至于什么兔子脑助产的中药,您就当个笑话看吧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