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事情我不知道是否符合题主的问题要求,但符合华红兵这个人的尿性
就是千禧年前后那会,我们的中医界突然提出过一个叫“理想药物”的概念
受制于认知缺陷和固有偏见,当时的中医界认为中药的优点是安全,但是有效性不如西药
而西药在中医人眼里虽然效果更好,但却存在副作用大、缺乏整体观诊疗的问题
从而“理想药物”的概念就诞生了,就是最完美药物的定义,即——既安全,又有效,还有整体观
所以当时提出过一个叫“西药中药化”的尝试,就是用中药的理论和逻辑,来指导和实践西药的临床应用
也就是说,在这些中医人的眼中,西药的副作用西方人是解决不了的,就得用我们中医来解决。解决方法就是西方人生产出来西药,然后由我们中医来“赋能”,并按照中药八纲辨证的理论来指导临床用药
没有中医,单靠西方人自己是解决不了西药不良反应问题的
这算不算是“卡西方人的命”?
而按照这套理论衍生出来的“西药中药化”实践,搁今天看起来就显得非常……玄幻
当时中医对西药副作用的出现有一种典型的说法,叫做:
“所用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和患者证型不一致,就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寒凉药物使用不当会引起胃痛、寒战等寒邪入体的临床表现;热性药物使用不当可引起高热、惊厥,甚至角弓反张等的不良反应
当时还煞有介事的做过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验证
二甲双胍是典型的糖尿病临床用药,但临床试验发现服用而家双冠可能存在腹痛、皮疹、疲倦等不良反应
按照中医理论来推导,这是因为二甲双胍属于中药理论的寒凉性质,按照八纲辨证的逻辑对应的是中医里的火热证,这是阳气太盛所导致的,属于实火
所以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同时,要辅以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
所以“理想药物”的形态就完成了
就是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来搞中西医结合用药,西药治病、中药固本,从而实现“药效显著”,且“副作用低”的——理想药物
而实现“理想药物”的前提,就是要按照中药理论,对现在所有的西药进行四气五味的、君臣佐使、升降沉浮的药性定性
而鉴定西药的中药药性的方法也非常“科学”……
所以如果西方人知道中医不出手,西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就解决不了,会不会如同华红兵所说,觉的自己被卡脖子了
又或者是……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