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有人这么解释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的区别

图片[1] - 网上看到有人这么解释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的区别 - 万事屋

道教在明代后,形成了正一和全真两大派。两派在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正一派又称正一盟威之道,是以龙虎宗为主干集合融汇诸符箓派而成的符箓大派,具有联盟性质。其特点:

1、以张陵后嗣为教主。继张与材之后的历代天师皆袭“正一教主”之职,即使在明清之际,天师封号被取消,正一教主也不再由皇帝敕封的情况下,张陵后裔子孙仍旧被视为正一道的首领。

2、组织上,是由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太一道、净明道,以及神霄、清微、东华、天心等新旧符箓派各派组成,在正一教主的管理之下。其中,有的宗派因无人传承而彻底融入大宗,有的则以天师道为大宗主而继续其原有的宗派传承。因而,正一道的组织结构是比较松散的,具有联盟的性质。

3、《正一经》为共同奉持的主要经典,以画符念咒、祈禳斋醮等主要法术为人驱鬼降妖、祈福禳灾。

4、宫观规模小,戒律也不严格,正一道士可以娶妻生子,亦可不住宫观,俗称“火居道士”。

全真道的教义,总体上来看仍继承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思想,但又具有独到之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三教合一。这可以可说是全真教义最为鲜明突出之处,从王重阳创教之日起,一直都很重视,主张道、儒、释三教的核心都是“道”,无有差别。全真道三教合一理论的另一个内容是力倡三教平等。

2、以“全精、全气、全神”为成仙证真的最高境界。全真道追求长生成仙,但鄙弃肉体。认为肉体不可能永恒不灭,看重真性,全真称之为“心之性”或称“元神”、“本真”、“真性”等等。认为“性”是身体中不生不灭、超出生死的。其修炼之道,以降伏心意、明心见性为道要。

3、“苦己利人”的宗教实践原则。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之宗,要求全真道士应把物质生活需求降低至最小的程度,摒绝一切物质欲望。为此王重阳还著《立教十五论》,对全真道立教宗旨和修持方法进行了集中阐述。其中第一条就是:凡出家者先须投庵。

其次在宫观上也有所差别。正一道宫观多采用子孙庙制,即庙产私有,师徒世代相传,师父即住持。师徒间不仅有法嗣传承关系,而且有产业继承关系,师父管理庙产和宗教事务,可以收徒、教授经籍等,但不能传戒,不能悬挂钟板和接受游方道士。

全真道多为十方丛林制,即庙产公有,只能传戒,不能收徒,传戒对象由小庙推荐。道教徒只要通过考核手续,都可挂单居留,其常住道众大多也都是从挂单道教徒中择优留下。

在传承方式上,正一遵循先“传度”后“授箓”的流程;全真规定凡出家者先须投庵,故学到者要先找个度师,成为童道,进了道门,需要再拜师父,俗称“大师”。三年后,受“冠巾”,然后等待开坛传戒时受戒。

在生活方面,正一派道士不必出家,可有妻室,可食荤,但需在家中设道坛,早晚须礼拜念经。也可读书、耕作或从事其它职业,除上殿诵经、作经忏法事外,平日可着俗装、不束发留须,一般以父传子为主。

全真道士需着道装,不蓄妻,束发留须,出家入住宫观,吃素忌荤,所传以徒弟拜师辈分代。全真道士要遵循清规戒律,戒律是指道教约束道士言行,防止道士违反道教清规的警戒条文,几乎覆盖了道士日常修行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戒律是警戒于事前的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而清规则是对犯律道士的处罚条例,具有惩罚性,是前者作用的延伸。道教清规由各道派或道观自己制订,各类清规条目有详有略。旧时,甚至有“火化示众”的处罚,现已取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