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修订炎琥宁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本次说明书修订增加了警示语,提示有严重过敏风险,可能导致死亡。近期方面明确提出6岁及以下儿童禁用。

炎琥宁注射液在过去十几年的销售额增长很快,2015年之前的年均增长率是8.5%,一直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销量才开始下降。
随着销售额增加,从2009年开始,严虎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数和严重报告数逐年上升,主要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过, 6岁以下儿童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了总报告数的40%以上。如果有别的选择,最好要避开炎琥宁注射液。
那炎琥宁注射液算是中药还是西药?不好说。常见的中药注射液算是中成药,按照国家编号是Z,而炎琥宁注射液因为有明确的主要成分,而且比例超过了90%,所以批号是H,代表化学药。
炎琥宁注射液虽然拿了化学药的批号,但是并没有经过系统性的临床试验,就在2005年获批上市。
炎琥宁的毒性来源是什么?它有终止妊娠的副作用,而且原理很清晰。研究发现,炎琥宁有一定概率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影响器官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
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生之后智力发展迟缓或者其他的先天性缺陷。早在这次修改说明书之前,炎琥宁就已经是孕妇禁用药物了。

至于其他方面的危害,打开中国知网搜索穿心莲+不良反应,能够找到超过180篇论文在探讨穿心莲或者穿心莲内酯的问题。
作为一种已经上市20年的药物,到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官网去搜索,找不到针对炎琥宁的临床试验效果。
那炎琥宁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有人测试穿心莲内酯的效果,还需要另外测试炎琥宁注射液吗?很多时候制作工艺,比有效成分更重要。
炎琥宁的生产工艺,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用酒精去泡草药再结晶,再用氯仿甲醇洗一下提纯。作为原料的草药,必然含有数不清的复杂有机分子。
酒精也许能够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但是简单的制造工艺,几乎无法避免其他成分进入最终的注射液,其中大概率包含了致敏物质,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由于注射剂直接进入血液,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反应速度非常快。这种快速的过敏反应并不是炎琥宁注射液一款产品的问题,而是中药注射液的整体问题。

炎琥宁注射液
因为生物原料必然要包含大量的杂质,而且是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的杂质,只有用极其复杂的工艺才能保证只留下有效成分。所以用自然生物原料做被动的提纯,往往是效率最低的制药工艺。
好在大多数中药是口服,胃酸帮我们干掉了很多有机杂质,而中药的注射液直接就进入血管,平均不良反应发生率就高到了吓人的水平。
所以口服的穿心莲内酯滴丸销售量也很大,虽然有副作用,但是几乎没有死亡案例报告。而炎琥宁注射液几乎每年都有直接对应的死亡案例,就必须由国家药监局来提醒重大风险。
那中药注射液到底算是中药还是西药?可以说都不算,也可以说都算。制造中药注射液的企业,可能就希望维持当前这种模糊状态,两边占便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专家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证实,中药注射剂确实好卖。由于中药注射剂是一些药企的支柱产品和主要利润来源,使其成为投资研发的热点。
该专家表示,像中药这种影响因素很多,原材料质量不够稳定的天然药,即使单独一味药,其制剂质量已经不容易控制了。多味药组成的复方注射液连含量测定项目都没有,其质量怎样保证,岂止令人担忧。

穿心莲
穿心莲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在印度,穿心莲因为极苦的味道而被称为苦中之王。
在印度被广泛用于治疗发热、感染、疟疾、登革热、消化不良、腹泻、痢疾和皮肤病等。1917年,穿心莲从印度传入中国,本名是印度草或者一见喜。
中国医药著作第一次记载穿心莲的存在是1932年出版的《岭南采药录》。1977年,穿心莲被正式收录中国药典,得到了中药体系的认证。
中医对穿心莲的定性是,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认为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排脓等功效。再过10年,包含穿心莲内酯的注射液才成为标准的药物。
穿心莲相关药物的安全性,还很偶然地得到了另外一种同名植物的掩护。民国时期,中国同时引入了两种俗名为穿心莲的植物。
其中从南非来的穿心莲是蔬菜,印度来的穿心莲才是上面提到的假中药。炒菜的穿心莲学名心叶日中花,又名牡丹、吊兰,属于景天科植物。

心叶日中花
叶片大而厚,除了可以吃,也被民间认为有清热解毒、消暑败火、护眼明目等保健作用。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既然穿心莲已经被当作随便出售的蔬菜,那就可以确认没有毒性。
能不能治病不好说,但肯定是安全的。后来生产穿心莲内酯类药物的企业从来不区分两种植物,客观上也是借用了蔬菜掩饰自己的严重副作用。
穿心莲内酯类药物注射液问题很大,如果只用穿心莲制作口服药物,效果怎么样?有效,但是没必要。
在中国现代制药业发展起来之后,穿心莲类药物的性价比就很差了。如果是用来退烧和消炎,它的作用不如布洛芬。如果要抗病毒,穿心莲内酯的作用不如奥斯他韦。
从板蓝根注射液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药注射剂一度达到了1400种。之后随着不良反应的统计数据扩展,中药注射液的使用逐渐收紧了。
截至2022年,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显示,已经批准的中药注射液是128种,不到1980年的1/10,其中2006年一次叫停了几百个批号的鱼腥草注射液。

2016年中药注射液销售额达880亿峰值后跌至400亿,2023年因新冠疫情回潮。当年27种中药注射剂医保支付松绑,企业信心提振。
2020年新冠诊疗方案纳入8种中药注射液,喜炎平居首;2022年黑龙江推荐目录含炎琥宁等,业界预期2027年市场或回升至600亿。
穿心莲1917年入药,虽源自印度,但中医接纳并研究分类体现其活力。不过,部分药企将炎琥宁包装成千年古方,回避外来身份,借神秘主义谋利,危害极大。
药监局仅标注儿童禁用不足除患,应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及同类对比,以科学数据判定其临床价值与医保资格。
【本文来源@马督工的视频内容】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