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惊喜”:七旬老人账户惊现陌生业务
这个周末,家住上海静安区的李女士(化名)遭遇联通的迷之操作——在家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年某日凌晨3点,家中七旬老人的手机号被擅自开通”权益大放送“业务。更令人费解的是,该业务既无短信确认,也无电话告知,仿佛一场“午夜惊喜”。
投诉遭遇”踢皮球”:要真相反被客服挂断?
当李女士向10010投诉时,得到的却是标准化的”已记录”回复。升级至10015投诉专线后,客服的回应更让人心寒:
“可以申请50元话费补偿,需要的话再致电”
——话音未落便传来忙音
这种先斩后奏+补偿封口的应对模式,不禁让人质疑:究竟是系统失误,还是新型的”携号转网”挽留手段?
细思极恐的行业潜规则:今天偷办业务,明天会怎样?
根据《电信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电信业务变更需经用户确认。然而现实中:
- 2021年工信部通报:三大运营商强制开通业务投诉量同比激增45%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仅2023年涉及私自开通增值业务的投诉超2.6万条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擅自操作用户账户的行为,已然触碰法律红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维权指南:遭遇”被开通”业务该怎么办?
- 立即截图保存业务开通记录
- 通过工信部12300官网提交书面投诉
- 要求运营商提供业务开通凭证
- 涉及金额较大时可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
小编说:不能让”便利”成为侵权的遮羞布
当数字便民变成“数字欺民”,我们不禁要问:在5G时代,消费者的知情权为何仍在”2G”状态?值得每个企业深思的是:靠小聪明强留的用户,终究会带着对整个行业的失望离开。
如果你也遭遇过类似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共同守护我们的通信消费安全!
© 版权声明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