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电影寒冬”(当然也可以叫女性电影元年)怎么来的想必大家都清楚,就是大量的女权电影导致情侣这一电影院基本盘不来看电影了,毕竟谁会去看引起矛盾的女权电影呢,来看女权电影的情侣又能继续处下去多久呢?
一些女权博主将性别叙事,引入影视圈后,从业者欺骗资本,说现在家庭观念解体了,女性独立才是主流。结果《哪吒2》证明了从业者的话完全是瞎扯,所谓电影寒冬正是女性独立电影引起的,资本终于发现自己被骗了。

《哪吒2》也能被指责丑化女性?
在近期的影视市场中,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屡屡打破多项票房纪录,不仅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还成功走向国际,为国漫在全球文化市场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它凭借精美的画面、扣人心弦的剧情以及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成为了国漫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让无数观众为其热血沸腾,沉浸在影片所构建的奇幻世界里。
然而,就在这部电影收获如潮好评与巨额票房的同时,一场意想不到的舆论风暴也悄然来袭。女权博主们纷纷发声,将矛头直指影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在她们看来,影片中的女性角色被设定得十分单薄,只是作为男性主角的陪衬而存在,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成长轨迹。

片中的女性角色在面对困境时,往往需要男性角色的拯救,自身的能力和智慧被严重忽视。这种表现方式被女权博主们指责为深深陷入了性别偏见的泥沼,将女性角色禁锢在传统的刻板印象里,被边缘化,完全未能赋予女性角色应有的深度与尊重。
这一观点一经提出,便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各大社交平台、影视论坛上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观众们也被卷入这场性别叙事的巨大漩涡之中,开始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部原本备受赞誉的国漫佳作。
事实上,这种现象绝非《哪吒2》所特有。在当今的文娱产业中,无论是大银幕上斥巨资打造的商业大片、黄金时段播出的热门电视剧,还是书架上摆满的各类文学作品、二次元世界中广受欢迎的动漫,只要其中涉及性别相关内容,几乎无一例外都难以逃脱被女权博主 “深度剖析” 的命运。

就拿前些年一部爆火的古装剧来说,剧情中女主角在面临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时,完全依赖男性角色的智谋和武力来解决问题,自己毫无反抗和应对的能力。这一情节被女权博主视为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公然践踏。
她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长文,从多个角度对该剧进行批判,言辞激烈地指出这是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矮化。一时间,该剧的口碑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原本喜爱这部剧的观众也开始对其产生质疑。
文娱作品纷纷惨遭女权博主“解剖”
在文学领域,同样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部分作品由于对女性角色的心理刻画不够细腻,未能深入展现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或者在作品中塑造了较为强势的男性形象,强调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主导地位,便被女权博主贴上了 “男权思维” 的标签,成为众矢之的。这些作品在书店的销量和网络上的讨论热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创作者也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不可否认,女权博主对文娱作品的关注与剖析,其初衷是为了推动性别平等,期望在文艺创作中看到更加多元、立体的女性形象,打破传统性别观念的桎梏。
从积极层面来看,她们的发声确实为创作者敲响了警钟。在过去,许多文娱作品在角色塑造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失衡问题,女性角色往往被简单地划分为 “花瓶”“贤妻良母” 等刻板类型,缺乏独立的思想和行动能力。
而女权博主们的批判促使创作者在塑造角色时开始更加深思熟虑,努力打破这些性别刻板印象,尝试赋予女性角色更多的成长空间与独立人格。如今,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关注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她们在事业、爱情、家庭等方面的挣扎与奋斗,这种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文娱作品在性别议题上的进步,促使更多作品开始积极思考并探索性别平等的表达方式。
然而,部分女权博主的批判方式却逐渐走向了极端,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甚至导致观众群体严重分化。在解读作品时,一些博主过度阐释,用近乎苛刻的 “性别放大镜” 逐帧审视作品,将一些或许只是出于剧情需要或创作失误的细节,无限放大为对女性的歧视与恶意。

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石矶娘娘为例,她那丰满的身材设计被吐槽为对女性的丑化,可这些博主却完全忽略了这个角色本身喜剧化的设定以及打破常规反派形象的创作意图。石矶娘娘在影片中是一个充满喜感的角色,她的行为举止夸张搞笑,其身材设计也是为了配合整体的喜剧风格,与对女性的丑化毫无关联。
但这种过度解读不仅曲解了创作者的本意,还误导了部分观众,使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戴上了预设的批判滤镜,难以纯粹地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性别叙事:别让女权只剩女拳
从观众的反应来看,性别叙事已逐渐演变成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将观众划分为截然不同的阵营。一部分认同女权博主观点的观众,在观看作品时变得异常敏感,一旦发现与自己性别平等观念相悖的情节,便不假思索地给出差评,甚至在网络上对作品和创作者进行人身攻击。
他们在各大评论区发布激烈的言辞,要求创作者必须按照他们所理解的性别平等标准来创作作品,否则就会遭到他们的抵制。而另一部分观众则认为女权博主的批判过于严苛,是在刻意制造对立。他们坚守自己对作品的喜爱,反感这种过度追求政治正确的解读方式。

他们觉得观众应该从作品的整体艺术价值出发,去欣赏和评价一部作品,而不是仅仅因为一些所谓的 “性别问题” 就完全否定作品的价值。双方在网络平台上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原本基于作品艺术价值的理性探讨,迅速演变成一场性别立场的激烈对抗,使得文娱作品的评论区硝烟弥漫,严重破坏了健康的文艺批评氛围。
对于创作者而言,这种极端的性别叙事压力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困境。为了避免遭受女权博主的批评,一些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畏首畏尾,过度迎合所谓的性别平等标准,结果反而致使角色塑造生硬,剧情逻辑混乱。
某些影视作品为了塑造 “大女主” 形象,强行给女主角堆砌各种独立、强大的人设,却忽视了角色成长的合理性与故事的连贯性。女主角在剧中突然变得无所不能,没有任何铺垫和成长过程,这让观众感到十分突兀和难以接受。最终,这些作品非但没有赢得观众的认可,反而让作品质量大幅下滑,口碑和收视率双双扑街。

文娱作品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性别平等在里面肯定得有合适的展现。不过,这可不能靠极端的“解剖”和片面的解读来达成。
那些女权博主在关注性别议题的时候,得回归理性,用更全面、客观的眼光去审视作品,得尊重创作的多样性。她们得明白,每一部作品都是创作者用心血弄出来的,解读的时候要把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还有整体艺术风格都充分考虑到。
观众也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别被单一的观点带着跑,要从作品的整体艺术价值来评价。不能就因为一些跟性别有关的争议就瞎跟风,得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创作者在追求性别平等表达和保证作品质量之间找到平衡,创作出既能打动人心,又能促进性别和谐的好作品,别让性别叙事变成把观众和创作撕裂的刀子。只有这样,文娱产业才能在性别平等的路上健康发展,创作出更多好作品,满足观众越来越多的精神文化需求。
转自头条号爱看科普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