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战最狠的剧情,从来不是明刀明枪,而是有人突然掀了桌子。”
2月10日,当比亚迪在智能化发布会上甩出“全系标配天神之眼智驾”的王炸时,整个汽车圈炸了锅——没有预告,没有预热,王传福用一场“技术平权”的宣言,直接把智能驾驶的战场从30万+的高端局,一脚踹进了7万块的菜市场。更戏剧性的是,第二天余承东的微博“境界论”就冲上热搜,字里行间写满四个字:不服来战!
一边是比亚迪用“白菜价智驾”血洗下沉市场,一边是华为用“技术断代”捍卫高端话语权,这场对决像极了《繁花》里的黄河路商战——**有人要当爷叔,用规矩定义江湖;有人偏要做阿宝,掀了桌子重写规则。**而背后的真相是:当智能驾驶从“炫技”变成“标配”,中国汽车工业的终极内卷,终于杀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一、比亚迪掀桌:7万块的A00级车配高阶智驾,行业第一次“白菜价”
2月10日,比亚迪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堪称中国汽车工业的“诺曼底登陆”。一口气发布21款智驾车型,覆盖7万至20万市场,最狠的是海鸥智驾版——高阶智驾首次杀入7万级A00小车,直接将“天神之眼”系统的门槛拉到了地板价。
比亚迪的野心写在脸上:“全民智驾”不是口号,而是用价格屠刀砍出来的。王传福说:“2025年是全民智驾元年”,但更狠的是他用行动定义——当特斯拉还在纠结FSD订阅费、华为鸿蒙智行主攻30万+市场时,比亚迪直接把高阶智驾塞进了买菜车的价格带。这意味着,中国最庞大的购车群体(10万以下预算用户)第一次摸到了智能驾驶的门槛。
数据说话:比亚迪智驾行驶里程超37亿公里,5000名工程师团队,11万研发大军——这不是PPT造车,而是用规模效应碾压成本。
二、余承东的“境界论”:是技术自信,还是危机公关?
就在比亚迪发布会次日(2月11日),余承东微博突然“开炮”:“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并类比“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强调华为鸿蒙智行“断代领先”。
微妙的是,余总特意选在比亚迪发布会后发声,被外界解读为“隔空对标”。毕竟,华为ADS 2.0主打高端市场(如问界M9、尊界S800),而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却用低价策略疯狂铺量。当华为在谈“境界”,比亚迪已经在用销量定义“普及”。
更值得玩味的是,余承东预告“本月揭晓尊界核心黑科技”——被曝光的无人充电机器人、百万级尊界S800的智能化标签,显然想用技术高度对冲比亚迪的规模攻势。

三、华为VS比亚迪:两条路线的生死竞速
- 华为路线:高举高打,技术至上。
问界M9累计大定超20万台,尊界S800预售价百万级,靠的是激光雷达+高精地图+鸿蒙生态的“顶配组合”。余承东敢说“断代领先”,底气来自华为的5G、AI、云计算全栈能力,以及春节期间1.01亿公里智驾里程的数据背书。 - 比亚迪路线:农村包围城市,规模为王。
用三目摄像头方案压缩成本,智驾溢价压到1万元内,甚至下探至6.98万的海鸥智驾版。比亚迪的逻辑很简单:用新能源时代的“丰田模式”,让智驾成为下一个“安全带”——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
行业震动:中信预测2025年中高阶智驾渗透率翻倍,带动350亿增量市场。但比亚迪的“白菜价”可能让这个数字再飙50%——当10万以下车型都标配智驾,谁还敢卖高价?
四、消费者赢麻了?警惕“内卷”背后的暗战
这场对决的最大赢家或许是消费者:
- 高端用户:能享受华为的无人泊车、城市NCA等“黑科技”;
- 平民用户:花7万块就能体验高速领航、代客泊车,这在2024年还是天方夜谭。
但隐忧也在浮现:
- 技术安全边界:余承东曾吐槽特斯拉FSD“撞静止货车”,低价智驾是否牺牲可靠性?比亚迪的37亿公里数据能否撑起安全承诺?
- 产业链博弈:均胜电子、晶方科技等供应商疯狂扩产,但芯片、传感器的成本红线是否触及极限?
五、终极预言:智能驾驶的“安卓时刻”来了?
华为像苹果,用封闭生态定义高端;比亚迪像安卓,用开源生态收割大众。但汽车不是手机,安全与规模必须共存。未来的终局或许是:
- 10万以下市场:比亚迪用“够用”的智驾定义刚需;
- 30万以上市场:华为用“极致体验”收割溢价;
- 中间地带:蔚小理、特斯拉被迫选边站队。
余承东的“境界论”,本质是技术贵族对平民革命的焦虑;而比亚迪的“掀桌”,则是中国制造业最擅长的戏码——用规模碾碎一切壁垒。
这场战争没有输家,只有时代的加速度。
转自头条号率真明镜
文是楼上发的,图是楼上帖的,寻仇请认准对象。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
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