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将至,打响甲流“防御战”

甲流汹汹,为何冬季高发?

图片[1] - 凛冬将至,打响甲流“防御战” - 万事屋
每到冬季,甲型流感(简称甲流)就像一位不请自来的 “常客”,频繁登上热搜,引发大家的关注。据中国疾控中心消息,我国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近期流感病例中,超 99% 为甲流,部分地区进入发病高峰期。为什么甲流在冬季如此高发呢?
这背后有着诸多因素。首先,冬季寒冷的环境堪称甲型流感病毒的 “温床”,低温使得病毒能够长时间存活,活跃度大增。同时,人们在冬季更多时间待在室内,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不畅,人与人之间距离近,为病毒传播创造了绝佳条件。干燥的空气也是 “帮凶” 之一,它会削弱呼吸道黏膜纤毛的运动能力,人体抵抗病毒的 “防线” 出现漏洞,让流感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像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更是成了甲流的 “重灾区”,一旦有一人感染,病毒就可能迅速扩散开来。

一、知己知彼:认识甲型流感

凛冬将至,打响甲流“防御战”

(一)揭开甲流的神秘面纱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家族庞大,根据其表面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抗原性不同,可细分为多种亚型,像大家熟知的甲型 H1N1、H3N2 等。这些病毒就像一个个隐藏在暗处的 “小恶魔”,不断寻找机会侵袭人体。
甲流极具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比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携带病毒飘散在空气中,周围人一旦吸入,就可能被感染。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再触碰口鼻眼等部位,也容易 “中招”。而且,甲型流感病毒十分狡猾,容易发生变异,这使得人体免疫系统难以快速识别和应对,导致它在人群中反复肆虐,给防控带来极大挑战。

(二)甲流 vs 普通感冒,傻傻分不清?

许多人得了甲流却误以为是普通感冒,自行用药,结果延误病情。其实二者存在诸多区别:
  • 症状:甲流通常起病急骤,高热(体温可达 39℃甚至更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还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普通感冒一般症状相对温和,多为低烧或不发烧,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鼻部症状突出,全身酸痛、乏力等情况较轻,发热持续时间较短,多在 1 – 3 天内恢复正常体温。
  • 传染性:甲流传染性强,在学校、办公场所等人员密集处,一人患病很容易短时间内传染多人;普通感冒传染性较弱,多是在个体免疫力下降时,因接触周围携带普通感冒病毒的人而发病,一般不会引发大规模传播。
  • 发病周期:甲流病程一般为 3 – 7 天,若引发并发症,病程会延长;普通感冒多数情况下 5 – 7 天可自愈,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
  • 并发症:甲流容易引发肺炎、呼吸衰竭、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对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威胁极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普通感冒引发严重并发症的概率较低,通常对症治疗后能较快康复。

二、筑牢防线:个人防护攻略

凛冬将至,打响甲流“防御战”

(一)“净” 字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在预防甲流这场 “战役” 中,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我们的第一道 “防线”。勤洗手堪称重中之重,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 “七步洗手法” 仔细揉搓双手的每一个部位,持续 20 秒以上,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打喷嚏后、饭前便后等关键节点,务必洗净双手,将病毒 “拒之门外”。
咳嗽和打喷嚏时,也有讲究,应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飞溅;若没有纸巾,可用肘部内侧遮挡,防止病毒喷向他人。用过的纸巾要立即丢进垃圾桶,并及时洗手。
同时,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擦拭家具,对门把手、开关、遥控器等高频接触的物品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湿巾进行擦拭消毒,减少病毒存活的机会。室内要勤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让新鲜空气置换室内的污浊空气,降低病毒浓度。

(二)“躲” 字诀:远离传染源

甲流高发季,人员密集场所就像 “病毒大熔炉”,尽量少去商场、影院、车站等地方。如果不得不前往,一定要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口罩要贴合面部,遮住口鼻下巴,阻挡飞沫传播。
倘若身边有甲流患者,要保持至少 1 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接触患者或其使用过的物品后,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对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如衣物可高温清洗,餐具煮沸消毒等。家中若有甲流患者,最好让其独居一室,减少与家人的接触,患者使用过的房间要及时通风换气、消毒,防止病毒在家庭内传播。

(三)“强” 字诀:提升自身免疫力

强大的免疫力是抵御甲流的 “坚固堡垒”。规律作息是基石,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充足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熬夜会使免疫力大打折扣,要尽量避免。
合理膳食为身体提供 “弹药”,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抗氧化物质,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像橙子、柠檬、西兰花、菠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还要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阻挡病毒入侵。
适度运动能激活身体的 “防御力量”,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瑜伽、太极拳等柔韧性运动,增强体质。但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否则反而不利于健康。

三、“秘密武器”:疫苗接种

凛冬将至,打响甲流“防御战”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手段,堪称我们对抗甲流的 “秘密武器”。它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当真正的病毒来袭时,抗体就能迅速发挥作用,将病毒 “扼杀在摇篮中”,显著降低感染甲流以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通常,6 个月以上的人群都适宜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应积极接种。每年的 9 – 10 月份是接种流感疫苗的黄金时期,因为接种后一般需要 2 – 4 周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提前接种能赶在流感高发季前让身体 “武装” 起来。不过,即便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在整个流感流行季接种疫苗依然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接种疫苗前,要注意一些事项: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患急性疾病者、严重慢性疾病者、感冒和发热者不宜接种;接种前避免喝酒、吸烟、熬夜,保持身体处于良好状态;接种时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操作;接种后需在现场观察 30 分钟,确认无不良反应后再离开,24 小时内保持接种部位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饮酒等,若出现轻微发热、接种部位疼痛等情况,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多休息、多喝水即可,若不良反应严重,应及时就医。

四、特殊人群,重点守护

凛冬将至,打响甲流“防御战”

(一)老人:多管齐下,安稳过冬

老年人抵抗力相对较弱,且大多患有慢性基础疾病,一旦感染甲流,重症风险高。因此,在冬季,老人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若需外出,务必戴上保暖且防护效果好的口罩,如 N95 口罩,它能有效阻挡病毒。
日常生活中,要根据天气及时添衣保暖,避免受寒引发感冒,给甲流可乘之机。饮食上,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像小米粥、鱼肉、蒸蛋等,既能补充能量,又不给肠胃造成负担。家人要多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每天帮老人测量体温、血压等,若老人出现咳嗽、发热等异常,哪怕症状轻微,也要及时送医。

(二)儿童:细心呵护,健康成长

儿童活泼好动,且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接触人群多,感染甲流的几率较大。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可用儿童专用洗手液,让洗手变得有趣,吸引孩子主动去做。在流感流行季,尽量少带孩子去室内游乐场、商场儿童区等人多拥挤的地方,如需前往,全程监督孩子戴好口罩。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力,小学生每天应睡足 10 小时,中学生睡 9 小时左右。饮食方面,多准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坚果、水果等,助力孩子茁壮成长。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像跳绳、踢毽子等,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大汗后吹风受凉。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咽痛等疑似甲流症状,不要自行给孩子用成人药,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遵医嘱治疗。

(三)孕妇:特殊时期,加倍防护

孕期女性身体负担重,免疫系统也有所变化,感染甲流可能影响自身健康与胎儿发育。孕妇在流感季出门,要佩戴防护性能好的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阻挡病毒侵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若乘坐,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减少接触感染源。
日常要注意休息,每晚保证 8 – 9 小时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调养。饮食均衡至关重要,多摄入瘦肉、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食物,补充蛋白质、叶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每天通风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时机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甲流的有效方式,能为孕期保驾护航。若孕妇出现发热、咳嗽等甲流疑似症状,不可自行用药,应立即就医,告知医生孕期情况,以便精准治疗。

(四)慢性病患者:强化管理,抵御风险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哮喘)、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较差,感染甲流后,容易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引发严重并发症。这类患者首先要遵医嘱规律用药,控制好基础疾病,像高血压患者每日按时服用降压药,维持血压稳定。
流感高发季,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就医等,佩戴口罩,防止病毒感染。家中备好常用药品,如退烧药、止咳药等,以便症状初起时能及时用药控制。饮食遵循低盐、低糖、低脂原则,多吃新鲜蔬果,如芹菜、苹果等,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去医院复诊,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平安度过流感季。

五、居安思危:家庭与学校防护

凛冬将至,打响甲流“防御战”

(一)家庭防护要点

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也是预防甲流的重要阵地。家中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每日开窗通风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让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稀释可能存在的病毒。天气寒冷时,可选择在阳光充足、气温较高的时段通风,避免家人受寒。
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等经常接触的部位,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可用消毒液拖地;餐具可通过煮沸消毒。消毒时要注意按照产品说明正确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等。
同时,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等高危人群。每天早晚为家人测量体温,若有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疑似甲流症状,应立即让其佩戴口罩,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并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餐具等要及时消毒处理,防止病毒传播。

(二)学校防护举措

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甲流疫情,极易造成传播扩散,所以学校防护至关重要。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每天早晨和中午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观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的学生,并做好登记。因病缺课的学生,要详细追踪病因,若确诊为甲流,需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 48 小时后,凭医院复课证明返校,防止带病入校。
教室要保持通风换气,课间、体育课等时段充分开窗通风,也可利用空气净化器、紫外线消毒灯等设备辅助净化空气、杀灭病毒。放学后,对教室、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对课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此外,学校要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甲流防控知识教育,向师生普及甲流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等,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六、症状初现,应对有方

凛冬将至,打响甲流“防御战”
一旦出现疑似甲流症状,千万别慌!首先要做的是居家观察,甲流常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体温可达 39℃甚至更高,还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同时可能有咽痛、干咳、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若发热持续不退(超过 3 天)、呼吸急促或困难、胸痛、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复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等情况,这意味着病情可能较重,需立即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切勿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特别是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稍有异常,及时送医。

总结

凛冬将至,打响甲流“防御战”
冬季甲流虽来势汹汹,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了解甲流知识,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重点守护特殊人群,加强家庭与学校防护,以及正确应对症状,我们就能有效预防甲流,保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记住,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筑牢健康防线,远离甲流困扰,安心度过寒冷冬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